近日气温陡升,虽是临山近水的小城,却依然闷热难当。电脑主机很有些想罢工的意思,却又不敢,只是小声“热呀热呀”地诉苦。显示器散发出的热气不断向面上扑来。没有空调,不敢关门,只能由着那些热浪调皮地向屋里拥挤,被风扇搅散,化作一层层热絮落在身上。不时抖一抖身,落下一层汗珠来。
让人不由得想起阳明山的清凉来,如果这时驱车进山,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呀。
中午经过一片工地,却见几个建筑工在一段矮墙下歇凉,有两个说着话,有一个靠着墙打盹。走过矮墙时,并没有那种很阴凉的感觉袭来,依然是热浪滚滚。可却看不出他们有什么热的感觉,打盹的依然打盹,说话的依然平静地说话。
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灭却心头火自凉”。这原是禅门的一段公案。有位僧人问洞山禅师,怎么躲避严寒和酷暑呢?洞山说,到那没有严寒和酷暑的地方去呀。僧人不明白,又问,哪里又没有严寒和酷暑呢?洞山只得说,在那热时热死你,冷时冷死你的地方。僧人不懂,又去问黄龙禅师,黄龙禅师想了一会儿,说道,“安禅何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这一说,不但僧人明了,我们也顿时明了了。
且不上升到“安禅”的高度,只说这自然的酷暑。那些民工们在热得死人的矮墙下纳凉也觉怡然自得,不正是“灭却了心头火”吗?这“心头之火”是什么,就是无止尽的享受。有了树阴想要凉房,有了风扇想要空调,有了空调又想要游泳池了。这欲望之火不灭,任是海水冰山也难止闷热,难消酷暑。洞山的话虽然很粗糙,却道理深刻。哪里又没有寒和暑呢?想尽办法躲避寒暑,不如自然应对寒暑,甚至于到寒暑中去体验——也只有经过大寒大暑的历练,才不会介意小寒小暑。正是因为民工们经历着在烈日下工作的艰苦,才能安然享受矮墙之阴,才会那样心旷神怡。
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特别是在基层法院工作的我们,工作生活条件差不说,还要面对很多棘手之事。难听的话,难做的事,难言的苦都得承受,如果没有一点好的心态,就很难在基层法院呆下去。很多人因此“上火”,轻则抱怨连篇、消极处事,重则另栖高枝或腐化堕落。其实这都是那一点“欲望之火”在做怪,想工作轻松一点,麻烦少一点,待遇高一点,想法并没有错,这也是社会的进步的要求,但正如一年有严寒和酷暑一样,人生中也难免有曲折,有逆境,社会也会有迂回,有坎坷。与其想尽办法去躲避,用尽心思去嗔怒,不如认真去直面困难,去正视现实,灭却心头之火,守道如一,自然会清凉无比。
黄龙禅师的话并非自己独创,晚唐诗人杜荀鹤就曾写道:“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安禅未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夏日题悟空上人院》)说的是悟空上人的禅房没有松竹荫蔽,三伏天他把门窗关紧,身着一件衲衣在家中,却能从容自若,不觉烦热。诗人感慨,做一个心境坦荡的人并不一定要去那些高山秀水陶冶性情,如果心中没有杂念自然心胸高远。愿以此诗为全体同仁们共勉。
来源:
作者:唐三伏
编辑:李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