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烟雨黄龙山
2017-02-28 18:59:08 字号:

  从双牌水库水陆码头上船,溯流南行约半个小时,即到了塘底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地名曰黄龙山。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塘底乡人民政府原本不在此地的,据说是因为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才搬迁而来,还听说原县人民政府县长张智勇对黄龙山喜爱有加、推崇备至,也力主把乡政府搬迁此地。由此,黄龙山的风景可见一斑。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到塘底乡人民政府去过多次且夜宿几回,对黄龙山的风景了然于心,黄龙山亦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那是2007年的夏季,因为一场持续几天的特大暴雨使潇水流域大面积遭遇洪涝灾害,道县还被淹没了小半个县城。按照县委的安排,我们几个联乡后盾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临乡村一线协助抗灾救灾。灾情就是命令,我们一班人冒着暴雨坐船赶往塘底乡政府。一路上大雨倾盆,打得船篷和船舱毕驳作响;河水满涨,水位已经淹盖住了湖岸的历史最高水位印痕;湖水浊黄,水面漂浮着无数枯枝败叶,整个水库一片黄色汪洋。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一船同行之人尽皆表情凝重,不言不语,大概都在为此行的特殊任务而担忧吧。

  然而,船入塘底河道后,眼前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虽然湖水亦是同样满涨,但水色依然还是那样澄碧,水面亦显干净,没有太多漂浮物,由此我就敢断定在塘底河流域尚未发生大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志们对我说的话虽然将信将疑,但话语明显多了起来,情绪明显好了很多。

  转眼间我们即到了乡政府,经与当地领导一碰头,我的判断立即得到了验证。据当地领导介绍,塘底河流域虽然也同样遭遇了持续的暴雨,但因为全乡植被完好暂未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这让同行的同志都大舒了一口气。然而这次抗灾救灾工作县委下的是死命令,下乡干部必须在乡下吃住三天以上,就在我们碰头的时候,县委督查室的电话已经追着我们的屁股打到乡政府来了。因此,无论有无灾害,我们都只能在此静候待命了。

  既然无灾可救无险可抢,那就安下心来好好地享受两天清闲日子,好好地品味一下这黄龙山的景致吧!

  塘底乡政府坐东朝西,背靠后龙山,面临双牌水库和连绵群山,视野较为开阔。站在乡政府办公楼前环顾四周,后龙山一峰独耸,两翼各有一支山脉向下延伸呈左右回抱之势,外面各有数层山脉相辅相承,恰如一把太师椅安坐正中,又有若干辅佐的助手侍立两边。山上郁郁葱葱,古木参天,有林涛阵阵和鸡犬声声相闻,更有涓涓流水与声声鸟语唱和,确是很有意境。再看看前面,一条通乡公路蜿蜒而过,双牌水库百里平湖静卧眼前,无数层如翻开万卷书页般的山脉侍立湖岸。左前边一个面积约60亩的椭圆形平岛伸向湖中,恰如一枚盖在湖中的大印,岛上种满了黄绿相间的各种作物,色彩斑斓,生机盎然。右前方不远处的湖心亦有一个面积约几十亩的小岛,岛上环境幽僻,苍松林立,宛如镶嵌在潇水绿波中的一颗黛色玉坠,令人神往,惹人眼目。

  安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山光水色相互交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人们时时能目览秀色,耳闻鸟语,身沐香风,全身心的感受到大自然的恩惠,的确是人生莫大的享受。由此我似乎悟出了风水的真谛:风水其实就是一门与自然地理相关的科学,讲究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至高境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黄龙山确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大雨渐停,天空渐亮,整个世界骤然间变得明亮通透起来。但见轻烟升腾,薄纱轻漫,湖面,还有山峦,到处都弥漫着缕缕白雾。这缕缕白雾,又象一方方魔法抹布,把整个黄龙山的山山水水擦抹得格外清新明亮。大雨甫停,天色渐开,几架因连日大雨而闲慌了的乌篷渔船,早已按奈不住这雨后乍晴的欣喜,在薄雾缭绕的湖面上,满怀希望地张罗着他们的鱼网。这轻移的薄雾和轻划的扁舟,使整个黄龙山的山水突然变得灵动活泼起来,恰如一幅精妙的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在微风的吹拂下有些轻轻的颤动起来。

  黄龙山无疑是美丽的,然而,雨后的黄龙山却更有另一番韵味。在我看来,双牌水库的潇水百里平湖,其实就是一幅百里山水画卷,其山永远是那么翠绿,其水永远是那样澄碧。而黄龙山则是这幅百里山水画卷中最为精彩的点睛之笔,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于2010年4月7日作于双牌)

来源:

作者:幺哥

编辑:李庆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