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用农业机械化助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2017-02-28 18:54:34 字号: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农业人口14.31万人,全县耕地面积8110公顷(其中水田6730公顷、旱土1380公顷),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2.1万亩,水稻面积10.95万亩。2009年,全县农机总动力16.03万千瓦,完成机耕面积11.4万亩,机械化收获面积6.4万亩。当前,我县农业正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机化工作,对于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都具有积极而又重要的意义。

  一、多措并举加大农机推广力度。2010年我局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全县农机总量增长2000台(套),总动力达到17万千瓦,农田作业(机耕、机插、机灌、机收)达22万亩,农机作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为实现以上目标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补贴拉动助推广。2010年,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机补贴的投入力度,增加了补贴种类,扩大了补贴范围,提高了补贴标准,把牧业、林业、渔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农产品加工机械纳入补贴范围。补贴机具达到十一大类79个品目,比上年增加了36个品目,且补贴政策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转变了以往的补贴资金的分配方式,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额度直接由省下达到实行财政"省直管县"的县。近日,永州市下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支农力度支持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通知》,允许农民以拟购买的农机具作为抵押物办理抵押手续,享受在农村信用社标准利率下浮20%的政策优惠,贷款期限也可根据用户实际放宽到2-3年。为此,当前要紧紧抓住农机购置补贴、金融扶持等优惠政策,切实发挥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真正解决农民买不起而农业生产又急需的机具购置问题。二是因地制宜抓推广。结合我县实际,科学制定区域农机推广规划,引导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具。在以泷泊、五里牌、平福头、江村、理家坪为主的水稻水产区主攻水稻育插机械化,以全面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在以阳明山、打鼓坪、五星岭、何家洞为主的林业主产区重点推广抚育林防、森林防火等关键性机械化技术;在以上梧江、江村、塘底、五星岭、理家坪为主的移民库区,推广投饵机、增氧机、饲料加工机械,大力发展网箱养渔;在以尚仁里为主的生态茶园推广茶叶加工机修剪、采摘、茶园行间机耕,并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需要,在种植和养殖园有选择地推广机械化养殖技术和机耕喷灌、微灌等技术,寻求作物的机械化收获技术,全面提升我县农机装备水平。三是科技宣传重推广。突出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成立了由县农机局、乡镇农机站牵头的"农机大篷车" 宣传队,利用集市带着样机对农民进行现场宣传,与老百姓算实在账,将机械耕种的特点、优势变成极具说服力的对比数据,印成宣传画、宣传册分发到农户,让农民从经济效益账中受到启迪。媒体宣传引导群众。在县电视台、新闻网络开辟专栏进行宣传,推介农机大户,开展农机具新技术培训。现场演示说服群众。在主导产业区和农机推广规划区每年组织生产厂家、经销单位进行3~5次机具现场展示,通过示范带动、现场演示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宣讲,送技术,送资料,送服务,干给农民看,组织农民干。

  二、突出重点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我县地广人稀、农业经营规模小、农民收入低,每家每户买大、中型农机既不可能,也不经济。在立足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农机化,必须坚持走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路子,关键是要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一是培育农机大户。今年,我局把培育农机大户作为科技兴农和提高农机化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有重点、有目标、有计划地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30户。建议县财政对农机大户购买大型农机具实行一定金额的累加补助,充分发挥农机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推动全县农业机械化进程。二是培植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当前,农机户存在"单打独斗"、信息不灵、活源不足,小丘块单独作业等问题,机具利用率和机械作业效益普遍较低,难以形成连片集中服务的格局。2010年我局将组建农机服务组织2个,成立农机作业服务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跨区作业,由农机大户牵头,农机户带机入社(会),入社(会)机械的所有权归个人所有,作业服务走合作化之路,实行农忙集中、农闲分散的灵活经营方式,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联系业务、统一检修农机具、统一划归作业地块、统一作业调度、统一验收作业质量、统一价格结算。三是培训农机人才。建立覆盖县、乡、村和农机示范基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三级农机服务体系,每个乡镇设农机技术服务站,每个村有服务点。农机部门以农业机械的操作和维修技能培训为重点,以乡村为单位举办耕作、排灌、收割、机械植保、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培训班,积极争取"阳光工程"培训指标,今年将举办农机培训班2-3期,免费培训农机大户、农机维修、农机服务组织人员200人以上,使广大机手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基本的维修技能。特别是在春耕备耕、双抢、防汛抗旱等农机使用高峰期,农机部门将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巡查,现场指导机手科学操作,及时抢修故障,保障了机具的正常使用。

  三、夯实基础提升农机管理能力。一是改善农机化基础设施。针对农田机耕道量少质差,大中型农机作业下田难、转移难的现状,建议县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把机耕道建设作为国土整理、标准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县农机局抓住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契机,树立不等、不靠的观念,主动出击,多做争取工作,多做协调工作,放宽视野,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投入,积极做好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研究论证,争取专项资金投入,逐步解决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二是加大基层农机站建设。我县原有15个乡镇农机站,主要担负着农机安全监理、农机示范推广、农机惠农强农政策宣传、农机综合服务等公益性职责。随着中央进一步加大农机补贴等惠民政策的投入,它的职责显得更加重要。但2003年"七站八所"四权下放后,乡镇场农机员没有正常履行农机员的工作职责,影响了全县农机化工作的全面开展。今年我局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加大乡镇场基层农机站的建设,使农机站成作为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实现工作重心再下沉,关口再前移,服务更便民,作为整个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落实上级政策,发挥他们在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步伐、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强农机基础工作。以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为着力点,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今年来,我局先后出台了"十八项"管理制度,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农业机械操作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并贯穿于业务工作、培训考核、年度检验、安全学习日活动、田检路查等农机监理工作各个环节,积极争取广大机主、驾驶员的配合,地毯式的排查农机安全隐患。加大源头治理力度,规范农机监理业务,严把拖拉机登记注册入户关、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制度关、农业部"两不准"、"一严禁"和市农机化管理局"七不准"办理关、拖拉机改装手续"四道关"。(作者系县农机局局长)


  [编辑:黄慧萍]
  [责编:蒋国庆]

 

 

 

来源:

作者:陶甄

编辑:李庆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