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喝酒醉了,忽然很想找部武侠剧来看看,思来想去,我想到了《天龙八部》,97黄日华版,我心中真正的武侠。
说实话,这部由香港导演李添胜执导的电视剧,我何止看过3次,但每次都是心潮澎湃,深深为之陶醉。想来《天龙八部》算是武侠影视的最高境界了,恐以后难有出其右者(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和《寻秦记》也是相当经典)。我不禁思考起来,为什么它会成为一部神作?为什么它能让张纪中的所谓武侠之作,都沦为下九流?以导演李添胜的性格和《天龙》第一集为例,我为大家深刻剖视,这部电视剧是如何炼成经典的.
“金庸剧的任何历史事件一点改动都没有,每一个地点我都仔细勘查过。”忠实原著与历史,是李添胜拍历史题材的古装剧与武侠剧的第一要旨,与一些喜欢改写历史,胡编乱造的编剧相比,这位香港导演体现出对中国文化的最大尊崇。
李添胜还表示:“电视剧不会是演员带动收视,剧本很重要。”“无可否认,我真的很熟悉金庸名著,我十几岁已经看过所有金庸著作,看完一遍又一遍,几乎可以背出内容”。正是把剧本放在第一位,以及对金庸小说的深刻理解,加之从做道具及布景工作这样底层的工作一步步做上来的扎实功底,他才会在剧情、格局安排上如此得心应手。
此外,坚持低成本高质素,也是李添胜的原则,什么样的角色,让刚好够资格的演员来演,才是最合适的,完全不像某些导演一味堆砌大牌,反而让影视变的毫无层次。
谈完了导演,我们来从第一集各方面剖视《天龙八部》成就经典的各种细节。
1、配乐。香港影视向来是很重视配乐的,大陆曾经忽视过,以为配乐不过就是一个主题曲,或者一个主题背景音,但最近几年,大陆开始意识到配乐的重要性。《天龙八部》的主题曲,请了华语乐坛的天王级歌手周华健来演绎,而且无论从歌词、曲调,各方面都显得大气、浪漫、豪气,为《天龙》打响了第一枪。而在配乐方面,《天龙》该激昂时激昂,该悲怆时悲怆,该浪漫时浪漫,该调皮时调皮,张弛有度,丝丝入扣,动人心弦。
2、演员。李添胜在选角上很让人敬佩,无论是黄日华这样的主角,还是马大元那样的配角,都具备强悍的表演能力。在群众演员上,导演让群众演员无脸谱化,在整体效果上严格对群众演员的要求,加上镜头的老到处理,让人几乎觉得这是部任何演员都是专业级的。
3、人物刻画。我们知道台湾剧的一个特点就是话多,我认为这是演技贫乏的表现,太平面了。武侠的精神在于畅快淋漓,拖沓不是武侠的个性。《天龙》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个性,通过少而精的篇幅,富有特色的场景和表情、动作、语言的完美结合,来刻画深刻人物。在第一集中,我想大家不会忘记乔峰中箭后的那个经典动作:在激昂的配乐中,画面给了乔峰特写,他猛的一抬头,眼睛和面孔无不透露着一股无所畏惧的豪迈之情,富有力量感的一运内力,取下腰间酒壶,仰头豪饮,打出了那一记惊天地、泣鬼神的“亢龙有悔”。而同样是在第一集中,马夫人被乔峰当面喷血,不但不气愤,反而背地里非常满足,让人对这个女人的性格有了深刻的印象。
4、贯穿全篇的侠骨。在第一集中,通过马大元这个配角,展现了《天龙》的一个价值观:武侠的世界有假丑恶,但一定有一个真善美的大框架。马帮主宁愿自己受老婆的气,也不愿意拿乔峰的把柄来做文章,这就是侠之大者,大公无私。在马夫人以乔峰的把柄做要挟,要马大元取而代之时,马大元甚至动了杀妻的念头,而同时,他又对妻子又爱有怕,缺乏男子气概。如此矛盾而合情合理的人物性格,带给观众强烈的感观:侠气干云啊!
5、情节紧凑,氛围浓厚,张弛有度。从马大元2人刺杀西夏元帅失败,一路飞奔,直至绝路;乔峰率众来援,力挽狂澜;间或慕容复、四大恶人老大等高手相继出场,精彩连连。高潮迭起,紧张紧凑,毫无拖沓做作。而后高潮一落,转眼便是马夫人台前化妆的柔情画面,真正做到了张弛有度。
6、不下流不嬉皮,却也妙趣横生,通过人之真性情的言语和表情,展现出一幅妙趣横生的画卷。相比之下,某些披着武侠外壳的作品,只不过是虚有其表的琼瑶小说罢了,低俗、冗长,实在不堪入目。
7、化妆和服饰。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化妆以诠释古朴武侠世界为基准,做到了不夸张,不粗糙。
实在太多了,暂时就想到这些,书到此处,酒醒八分,意犹未尽,众位看官权且当做茶余饭后小料一看罢。
来源:
作者:鸿烨
编辑:李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