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指导过许多学生的作文与文学创作,包括大学生、中专生和中学生,但从来没有遭遇过像蒋佳原这样既有灵气又才华而且十分勤奋的学生。收到她出版的散文集《心语》,确实感到有些吃惊。认真阅读之后,我不禁为作品中那种博大情怀而感到震撼。真的,如果你不看作者简介,你根本不敢相信这是年仅15岁的女孩所写的作品。
蒋佳原现在双牌某校读高二,据朋友介绍,她在读小学时就喜欢写作文,迄今已经获得诸多全国性的校园作文大奖,而《心语》所收录的是她2004年至2010年9月的作品,时间跨度比较大,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全书分心语、心愿、心思三辑,虽然有的作品因为时代背景、作者年龄等原因显得有点稚嫩,尚未褪尽学生作文的痕迹,但大多数篇章还是颇让人喜爱和赞赏的。
我觉得,《心语》这本书,首先体现的是作者对同学、朋友之间的纯洁友情。她在开篇《这一秒,下一秒,幸福》里写道:“一颗棒棒糖代表着什么?是对友谊的怀念,还是对友谊未来的希望?”“很鲜艳的橘红色,就像我们之间很鲜艳的开始,不单调,不华丽。”“为什么眼看着糖体越来越少,我却无能为力?”很显然,作者是写给一个曾经很要好的同学的,她们之间或许因为某种原因产生了误解,甚至分歧,导致两个好同学好朋友的情谊变得像口中的棒棒糖一样越来越少,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无力,肯定会造成作者心里的疼痛与惋惜,但是作者并未放弃,而是通过文字表达的方式,来与对方进行沟通,并且“只希望我们之间,这一秒,下一秒,幸福。”此外,在《知足》、《在路上》、《给184亲爱的你们》、《嘎……》、《突然的想念》、《曾经》等文章里,都寄予了作者对同学和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其次,这本书所体现的是作者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之情。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日久生情”,原本指两个人相处久了会产生感情。其实,一个人在一个对方呆久了,同样会产生感情。作为一个学生,蒋佳原就是这样。读了三年初中,《毕业了,我却不想离开》。为什么呢?因为学校里除了有自己熟悉的环境,更有培育自己的广大老师。比如,语文老师老夫子,数学老师灭绝师太,英语老师小胖,化学老师老班,等等。我开始看见这样的小标题,以为蒋佳原对老师大为不敬,没想到读了之后,才知道她对老师的感恩和思念是那样地深,诚如《亲爱的你们,老师们》文末所言:“亲爱的,老师们,真的很想很想很想你们!不然,眼角怎么湿湿的呢?”
再次,这本书体现的是作者对家人绵绵的亲情。《时光》和《爱您,奶奶》里所描述的奶奶,恰似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关于,死亡》、《爷爷,安息》,表达了作者对故去的爷爷的深深怀念。《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父爱如山》、《母亲的手》、《妈妈也是个孩子》等文章,向世人展现的是一个十分温馨和谐的家庭,尤其是自己在发现“妈妈很坚强,又很脆弱,在不经意间,就会流下眼泪。”之后,所以萌生了“我们要做的,只需要轻轻地拭去它们,去牵妈妈的手,与她一起吹吹夏日凉凉的风”这样的念头,这一切都因为妈妈也是个孩子。
还有,这本书还体现了作者对家乡浓浓的乡情。无论是小家乡爷爷奶奶和父亲生活过的乡下、自己生活的双牌县城,还是大家乡永州市,蒋佳原都是那么地热爱。《管好文明的窗口》、《爱我永州》两篇文章,通过规劝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文明礼貌、保持城市卫生,折射出自己对永州的热爱。而《倾国倾城》、《家乡的冬天》和《最美人间四月天》,向人们展现的是一幅幅精致的水墨画,而这些画都是与她所生活的双牌县城有关。我曾在双牌读过书,也经常去双牌玩耍,居然未曾发现蒋佳原笔下的美景,当我读了她的这些文章之后,才知道换个角度去欣赏,小城双牌也是那样地可爱!
此外,《震不到的情》、《悼》表现了作者对汶川地震的关注与思考,《奥运向前冲》、《奥运,中国》、《奥运联想》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美好祖国》,又体现作者对我们这个国家爱和民族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向往。以小见大,这是一般学生作文或者作品中最易忽视的地方,也是一种忧国忧民情怀的直抒表达。
总之,作为一个高二学生的散文集,《心语》这本书还是有许多亮点的,也是值得同龄人学习的。蒋佳原懂得站在一个高度来审视自己所处的世界,并且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进行不同的描写和思考,这一点是很难得的。在此,我祝愿她在文学的天空下,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来源:
作者:洋中鱼
编辑:李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