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崇文”凸显永州精神核心。古人云“厚德载物、上善若水”, 厚德是为人处世的基础,华夏文明的根本。《尚书》载:“德至舜明”。《史记》云:“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国语》说舜勤民事而野死”,舜帝,中华道德文化始祖。“厚德”,就是继承、弘扬与传播以舜德为代表的优秀的中华道德文化。众所周知,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帝是华夏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永州非常幸运地有了这个独有的、无可争议瑰宝,永州人们应当首先来践行、弘扬和宣传。“崇文”,就是崇尚历史文化,崇尚民族精神。“产业是肉、城市是骨、文化是魂”。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灵魂,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个缺失文化软实力的国家或地区,就像一棵没有深厚土壤的大树,注定不可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永州融钟灵毓秀的山水和美丽传说于一体,汇独特民俗风情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于一身,历史上众多名人大家无不为之神往,柳宗元的“永州八记” 脍炙人口,欧阳修的“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和陆游的“挥豪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等不朽名言让永州名闻天下。舜文化、柳文化、理学思想、碑刻书法、瑶文化、女书等与永州众多的文物古迹及多元的地方民俗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演绎着永州人文荟萃的经久传奇。永州这本书经典而厚重,博大而深邃。
“朴实诚和”蕴含永州精神品质。永州地灵人杰,古有锦绣潇湘之美誉,这里生态环境秀美纯净,自然物华天宝;地理风光得天独厚,山水自成画廊。潇湘八景、九嶷红霞、阳明杜鹃、舜皇仙境、神奇月岩、浯溪碑林等等。这些无不展现出永州山水清灵俊秀的潇湘画意。山之厚重培育了永州人的仁德,水之秀美孕育了永州人质朴和智慧。永州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既有最早的稻作技术的智慧火花,又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礼节。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家人相处互相礼让,热情好客,真诚待客。主人给客人让座时,一般都会将凳椅等擦一下,再搬给客人坐。如果凳、椅有灰未擦,客人不要自己去擦或用口吹灰,否则主人心里就不高兴,认为客人嫌弃他。如遇节日喜庆,酒席座位往往有上席、下席、陪席之分。客人一般应按主人的安排就座,主人一般都将最尊贵的客人安排在上席,以示尊重,相互敬酒,直至主宾都酒醉方止。如舜的弟弟象的封地江村一带,还有很多的敬酒令,目的就是制造热情、友好氛围。同时很多的永州名人如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身体力行地演绎了“要求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却甚多”的松树风格和“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奉献情怀。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举办,双牌县委政府承办的两岸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就是体现永州人真正理解践行“诚和”的理念。内心因和而快乐,家庭因和而幸福,社会因和而安宁,国家因和而强盛,世界因和而美好,
“思进创新”彰显永州精神的风貌。永州古称零陵,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34个古地名之一。远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秦时建县,西汉时期始置零陵郡,为湖南四大古郡之一。因这里是舜帝藏精之所及舜德文化发源地,有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和陶器遗址,永州又被誉为“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世界制陶工艺之源、中华道德文明之源”。 这里孕育了唐代书法家“草圣”怀素,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江南第一状元李郃,哲学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达以及革命家李启汉、蒋先云、陶铸、江华等众多英才都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思进创新。“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是湖南的霸气,也是潇湘文化的精气神所在。体现了古代永州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永州的远古辉煌和历史演进,集中体现了敢于创新的文化特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取得的发展成就,更是解放思想、积极创新的结果。创新,理应成为我们永州精神的重要内涵。当前,永州最需要的是发展,最关键的是思进创新。每个永州市民都有责任、有义务、有必要营造思进发展的氛围,营造务实创新的氛围。所以,思进创新既是古代永州人的成功经验,更是现代永州人的时代要求。
我个人以为,“厚德崇文、朴实诚和、思进创新”这种表述,较好地体现了永州地方人文精神和历史底蕴,反映了永州人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道德品质,对引领全市人民,推动永州科学发展很有作用。同时建议对外的宣传以“和美潇湘、文化永州” 为主题,宣传永州“至和大美的自然景色,古老璀璨的人文景观,绿色秀美的潇湘花园,从善如流的和谐家园”。
(注:作者系中共双牌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周昌俊)
来源:
作者:周昌俊
编辑:李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