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门前有一片四五十亩的趵突泉群,群中有两口趵突泉水井——大黄泥井和小黄泥井。每口井边都有一颗大柳树,小黄泥井边的那棵是炳林爷爷种下的,已经七十多年了;大黄泥井边的那棵是我一九九一年春天种下的,年岁不大。水井在田洞中,水质清冽,四季现底,无论晴雨。水温冬暖夏凉,冰雪不冷,热气长生,远看雾气升腾,近处温热可心,洗菜洗衣如沐热水;炎热酷暑就成了设在大自然的天然冰水池,平时不吃此井之水的左邻右村,提壶担桶,络绎不绝,都会前来分享清凉。
大黄泥井半亩见方,四周用野石头砌成,与田埂差不离几,不走近她,很难知道他曾经是周边数百村民生活饮用和千亩良田浇灌的优质水源。井中最大的一处趵突泉口位于西南角,先人深挖这个最大的趵突口,在上面用一块大青石砌成一个小码头,方便大家取水,更能近距离取到刚刚趵突出来的新鲜干净水,这个石码头一直沿用至今,至少从我记事时就这样的了。水井有两大水流外放,西向的一支流进西北方的胡家村,服务全体村民;北向的一支如叶脉般延伸发散,尽情浇灌着沃土茁苗。这半亩水井底下蕴藏着大大小小几百个泉眼,什么冒单个气泡、间隔气泡、成串气泡、数串气泡、大小气泡、圆扁气泡等等的景观都有,跟济南的趵突泉差异不大,只是趵突能量没有济南的那个大而已。
小黄泥井在大黄泥井的西南方,直径距离二三十米。这口井是整个黄泥井趵突群中位置最高的,比大黄泥井高出近一米,较大黄泥井离我家近百十来步,是我家爷爷辈们为能更近一点取水用水打造出来的私家井。水井设计很科学,分主副两井,主井在西,副井在东,主井略高,副井稍低,主井取水饮用,副井洗刷浸泡,流动鲜活,方便卫生。主井四个平方左右,四周石砌,坚固安全,至今还有石灰混泥土痕迹。
随着社会的发展,抬水吃、挑水吃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过去那种井边人头攒动、路上晴雨潮湿的景观也只能在吾辈的梦里依稀。每次回老家,见到大柳树下百草丛生的大小黄泥井,感觉水井兄弟生态了、更低调了,其实他们从来就没有高调过。他们虽然已经逐步淡出为周边村民提供饮用水的义务,少赢了许多笑脸和赞美,却依然默默地同整个黄泥井趵突泉群肩负着下游和周边千亩良田旱涝保收的责任,孕育着年年更圆的美梦。
默默的、润润的、源源的……
丙申春于胡家村黄泥井边
来源:
作者:秦解轩
编辑:李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