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日报8月29日B6专版专题报道(通讯员 秦初开 何少波)1988年,双牌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14年,双牌县农业综合开发晋升为国家项目县,掀起了全县农业发展史上的崭新篇章。回望这30年双牌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时间数轴,一点一滴振奋人心:垦荒、治水、改土、兴林、修路……一波接着一波的建设,一波接着一波的收获。
如今,双牌县的农业基础设施旧貌变新颜,农业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昔日的荒山秃岭、滩涂洼地,被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大手笔描绘得绚丽多彩。
时间是最好的注脚,数字最能彰显成就。30年间,双牌县积极采取配套措施,围绕灌区和流域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全县所有项目区已基本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共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66个,年新增总产值9.3亿元,直接受益农户达0.72万户,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0.88万人,直接带动2.58万农民人平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建成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326家,省以上著名商标5个,有机食品3个,无公害产品11个。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194元,比1987年的470多元增长了17倍。路变平了、水变清了、乡村变美了、收入增加了……笑意荡漾在农民兄弟们的脸上。
双牌永岚产业园千亩葵花种植基地。 双牌永岚产业园千亩观光莲子种植基地。 双牌五里牌镇全家洲村生态放养基地
省委书记杜家毫到农业开发项目单位云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调研考察。
农业开发综合篇
双牌农业综合开发始于1988年,不经意,农业综合开发已走过30个春秋。成立之初的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只是县政府的临时机构,由于双牌人口少、耕地少等原因,农业综合开发一直挂靠永州市零陵区,成为永州唯一的“挂靠县”。1995年,永州实行“轮空制”,即全市11个县(区)每年有一个县(区)没有开发任务,成为“轮空县”,双牌以“准开发县”的身份参与“轮空制”,摘掉“挂靠县”帽子。2006年,永州停止执行“轮空制”,双牌成功申报为地方(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2014年,经申报并由国家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严格考察评审,双牌县被批准由地方农业综合开发县晋升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
30年来,双牌农业综合开发矢志不渝地围绕“两个聚焦”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开发理念,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优化和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实现了全县农业综合开发跨越式发展,双牌昔日的贫瘠土地,如今已是土地肥沃、排灌自如、旱涝无忧、瓜果飘香的“世外桃园”。
30年来,双牌先后3次被评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先进县,6次被评为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先进县,2013年至2017年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县,双牌县农业开发办公室9次被评为全县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特别贡献单位等荣誉。30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1.66亿元,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28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个、产业化发展项目66个。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极大地撬动了社会资本对“三农”的投入,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支点作用,30年来,双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吸收银行贷款、企业自筹资金、群众投工投劳折资等社会资本投入2.38亿元,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总规模突破4亿元大关。农业综合开发为双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促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双牌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双牌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99亿元、粮食总产量72323吨、农民人平纯收入8194元,与30年前的1987年相比,分别增长4337%、32.3%、1636%。
一张张奖牌,一组组数据,凝聚着全体农业综合开发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和持之以恒、无怨无悔的无私奉献,记载着农业综合开发推动双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镌刻成农业综合开发不朽的历史丰碑。
双牌县云台山600亩金银花种植基地。
农业开发项目篇
30年来,双牌农业综合开发依据《双牌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纲要》,以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助推扶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为主题,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农机和科技等配套措施,围绕灌区和流域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30年来,双牌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到土地治理项目的财政资金达1.2亿元,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36万亩,完成项目建设任务33个。项目惠及14个乡镇场(局)、66个村、4.5万农业人口。项目区通过综合治理,扩建加固小型水库6座,新修和维修拦河坝12座,修建电灌站3座,衬砌硬化渠道180.8公里,新修机耕道96.3公里,配置农业动力机械320台、新建便民桥梁23座、造林1.2万亩,改良土壤3.9万亩。
项目区已基本形成“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农业格局,为项目区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0年来,全县遭遇6次以上特大洪水和冰雪灾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基本上没有受到灾害影响。随着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居住环境美化了、钱袋子鼓了。2017年,全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民人平纯收入达8844元,比非项目区高出650元。
农业开发产业篇
双牌农业综合开发紧扣国家产业化扶持政策,围绕“建设大基地、培育大品牌、扶持大企业、发展大产业”的工作思路,按照“加强基础工作、主动服务加强指导、严格监督确保绩效”的工作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把实施农业产业化晋档升级、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作为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来抓,以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为主攻方向,巧手做好“强基地、壮龙头、活流通”三篇文章,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驶入“快车道”。坚持以扶持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社员”等多种产业化发展形式为纽带,通过扶持逐渐形成了以恒康黄柏、锦林厚朴、金蕊金银花等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群;以单江野生茶、婆婆仙茶、阳明山生态茶等为龙头的茶叶产业群;以永宏生猪、云浩森林土鸡、三江渔业等为龙头的禽畜水产产业群;以绿润百香果、绿康蔬菜、丰源水果等为龙头的果蔬产业群等十大产业群,打造了永岚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泷泊国际慢城千亩生态农业观光园。双牌农业产业化形成了“以点带面、条块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布局。
30年来,共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66个,投入财政资金4600万元。66个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的实施,年新增总产值9.3亿元,直接受益农户达0.72万户,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0.88万人,直接带动2.58万农民人平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通过产业扶持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高速发展,目前,全县有各类农业产业化市场经营主体1029家(其中龙头企业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04家、家庭农场160家),全县有省以上著名商标5个,有机食品3个,无公害产品11个。
农业开发经验篇
过去的30年,双牌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取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分析其根本原因: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结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现场指挥部,每年召开一至两次专题会,专题安排部署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县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和产业化发展项目龙头企业检查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全县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强大合力;二是农业综合开发系统干部职工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体制和机制的结果。双牌紧跟国家宏观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要求,大力推行农业规模开发。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平台,集中国土、林业、水利、农机、扶贫开发等部门资金和项目进行整合开发,充分发挥项目和资金效益。特别是2016年以来,双牌农业综合开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积极参与涉农资金整合,助力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创造了“双牌开发模式”和“双牌速度”。在产业化发展方面,双牌转变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扶持方式,逐步从有偿资金和无偿资金相结合、投资参股发展到财政补助和财政贴息为主。坚持“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吸引了工商资本、银行资本和外资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和从事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始终坚持高标准、严管理的结果。大力推行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较好地保证了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推动了工作的有效落实。双牌在认真贯彻落实《湖南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条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的同时,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管理办法。在工作实践中研究总结出“岗位目标管理办法”“工程标段负责制”“项目管理人员工作作风群众考核制”强化工作责任,改进干部作风,把灶台建在工地上,把床铺搭在项目区,以“店小二”式的服务精神,服务项目、服务群众。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通过“月度工作调度”和“季度工作情况汇报”掌握个人和各项目单位工作进展情况等。以上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队伍管理,使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有章可循,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农业开发展望篇
一个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双牌人民插上了脱贫致富的“金翅膀”,一个个项目工程为双牌老百姓发展农村经济增添了“钢铁抓手”。开发一片,惠及一方是农业综合开发对党对人民的铿锵誓言。在谈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打算时,双牌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要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突出乡村振兴、扶贫攻坚、泷泊国际慢城建设这“三条主线”,服务全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一重心,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动力,以农业综合开发30周年为新起点,努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政治高位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团结务实、锐意进取、勤政廉洁的领导集体和干部队伍。着力提高项目和资金管理水平,在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上下足功夫、做足功课,打造优良项目工程。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三农”中的优势和引领作用。进入新时期,站在新起点,农业综合开发一班人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和省、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指导下,扬帆起航、劈波斩浪、矢志耕耘、砥砺奋进,用汗水和智慧谱写农业综合开发新的篇章,创造无愧于新时代要求的新业绩。
编后语: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利用公共财政资金扶持“三农”的重要手段,30年来,双牌着眼耕地少、人口少的“小县”实际,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大胆创新工作思路,树立小县大开发战略和小部门大农业意识,加大跑项争资力度,加大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用汗水浇灌贫瘠的土地,用勤奋改写落后的面貌,创造了耕地小县,争取国家政策资金不小、人口小县,农业综合开发的作为不小的“双牌奇迹”。双牌农业综合开发人向土地、向农民交出了一份令人自豪的成绩单,向县委、县政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双牌农业综合开发的成功之路为全县乃至全市各部门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条件,结合本地实际,强弱项补短板,化劣势为优势,在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找准位置,精准发力,做到有为有位,提供了“双牌农发模式”。
2016年平福头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排洪渠和机耕路工程。
2016年双牌县农业开发300亩葡萄种植基地
【编辑:李石】
来源:
编辑:李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