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双牌发布综合)3月28日,双牌县公安局破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
日前,江村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有两个操外地口音的人员,在该镇大市场摆设摊点以赠送不锈钢脸盆等小礼品的方式诱使路人扫描二维码,趁机窃取公民身份信息。
经查,犯罪嫌疑人曹某发(男,郴州人),周某(女,郴州人)自2021年12月份起,相继在郴州、江永、江华、道县、双牌流窜作案,短短两个多月,利用欺骗手段注册微信账号上千条,获得非法利益数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曹某发、周某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请警惕路边的“扫码”骗局
相信很多人都在路边见过扫码领礼品的摊位,领过诸如豆油、脸盆、毛绒玩具等免费礼品。这些“摊主”虽然不一定是骗子,有一些可能就是为了推广公众号、小程序等,但还是请您尽量不要随意扫码,因为这里面隐患重重。
小编提醒一下以下几种跟“扫码”有关的情况,要注意:
1、加好友。有人在路边宣称自己刚刚毕业,正在进行创业,举步维艰。然后利用陌生人的同情心,请求添加好友增加人气等等。这种情形下,一旦添加了好友,便会频繁受到私信骚扰和拉群,自己的朋友圈也很有可能被广告、推销刷屏。自己发布在朋友圈的个人信息也有可能被骗子看到并利用,增加被骗的风险。
2、关注公众号。行骗者以关注公众号就能领红包为由骗取关注,之后在公众号上推送各种吸睛链接,例如购买商品的信息。他们以“购物返回本金+返利”为噱头吸引用户不断购买商品,当用户买到一定金额后,却不予退还本金。
3、下载APP。不法分子在APP内植入病毒,然后以赠送小礼品等为由吸引陌生人下载并注册某APP。如果你下载了有病毒的软件,将导致个人信息被盗、隐私外泄和财产损失。
在很多案件中,微信、银行卡里的钱莫名其妙被转走,其实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
送你送到小区外
有句话儿要交代
虽然小礼品很可爱
扫码的陷阱啊
你不要踩,呀不要踩
来源: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双牌县公安局 四川网警
编辑:唐雯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spxrmt.com/content/2022/03/31/11070230.html
热门评论
打开美好双牌,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