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汤素兰:
这首歌通过朴实无华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展示了永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壮美的风景名胜与迷人的风土人情,既能激起本地人对永州的浓浓乡愁,也能唤起游客们对永州的心驰神往,也让我回想起几年前和家人一起游览永州的美好记忆。
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余艳:
《走,去永州》写出了文化,写出了积淀,写出了乡愁,写出了去永州的冲动……
走,去永州!
在永州工作了10年,去过永州所有的县市,《走,去永州》歌里提到的都思考过,歌里唱到的地方都去过……
一直想写永州,却一直不知道这本大书之下,我能写什么?
《走,去永州》像闪亮的火光,点亮了永州游子的那份乡愁。似乎激活了我心里那份长久的……内疚。
记得我写《新山乡巨变》之前,原本是想以永州为蓝本的,却因各种缘由选择了益阳。
其实作为曾经在永州工作过、又离开了25年之久的我来说,永州的巨变是有目共睹的,永州的文化是有更深积淀的。再沉淀一下,总有一天,我会说:
走,写永州!
瑶族作家 宋飞云:
《走,去永州》拨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弦,尤其是永州人的心弦,让我们感动,自豪,甚至几欲落泪。
专业音乐制作人 阿明:
如果是专业合唱团效果会更好,或者其它演唱形式的专业制作。
合唱严肃有余,独唱才容易亲民扩散。
歌词押韵用词让人联想到经典歌曲“烟花三月”相关句子,旋律把歌词化繁为简,特别是副歌造句洗练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湖南日报社(集团)原副总经理 张效雄:
一首来自于民间的群众歌曲,如长了翅膀一样飞速传播,何以具有如此的魅力?
这种魅力源于民间的心声,唱出了永州人都想说的心里话。
笔者去年花了一年的时间写作《永州传》,对永州的历史文化和风物民情有所研究。永州文化就是一种官方主流文化,民间通俗文化的有机融合。
《走,去永州》继承的就是这种文化传承。歌曲以合唱这种最能体现大众音乐的的形式,采用16个提问句,将永州的秀丽山川、风土人情、美食美景、历史底蕴,不惜重复铺排,一咏三叹,听众仿佛置身其境,随着歌声一起品味永州的美艳。
《走,去永州》唱出了永州人的自豪,唱出了永州人的乡愁。也让更多的外地人通过这首歌形成每个人心中的美好永州印象。
这首歌虽然是以西方音乐的合唱形式,但歌词、曲调和咏叹方式都包含丰富的民间元素,承载民俗底蕴,以乡声、乡情、乡韵直观诉说永州之美,以细节呈现乡土风情,彰显永州人文精神的敏锐感受力。
来源:锦绣潇湘文化
作者:锦绣潇湘文化
编辑:唐雯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