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赵李明)眼下正是晚稻生长的关键期,也是病虫害高发期,直接影响秋粮收成。为保障粮食稳产增收,双牌县全面启动晚稻“一喷多促”行动,通过免费发放药剂、无人机统防统治、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等举措,织密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双网”。
走进五里牌镇水稻种植示范区,连片的水稻田绿意盎然、一望无际。伴随着旋翼的阵阵轰鸣,一架植保无人机在操作手娴熟操控下腾空而起,沿着稻田轨迹匀速巡航,机身喷淋系统喷出细密的白色雾状药剂,均匀覆盖每一寸稻田。与此同时,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将苯甲·丙环唑、液体磷钾、高芸素等高效低毒农药免费分装送到农户手中,并详细讲解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配药环节注重科学操作,以烯啶・吡蚜酮粉剂为例,因其难溶于水,需提前倒入配药容器,借助容器内水循环自动搅拌;每配完一种药剂,需搅拌半分钟至一分钟待其充分溶解后,再添加下一种,确保药效稳定。”
当前防治主要针对二化螟(钻心虫)、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为提升病虫害防治效率,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飞防队伍,用无人机对晚稻种植区域开展“一喷多促”作业,通过一次性喷施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实现防病虫、防早衰、促灌浆、促早熟等多重效果,既降低了农户劳动强度,又提高了作业精准度和覆盖面。
飞防现场负责人何建国一边操作着手上的无人机,一边说道:“无人机打药效率很高,8小时可作业七八百亩,比人工快40至50倍,省时又省力,而且药剂能全面覆盖,保障药效。”
值得一提的是,县农业农村局在推进农业生产服务的同时,同步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安排专人上门收集药剂瓶、袋等,引导农户树立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杨肖表示:“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是从源头上防治农业污染的重要手段,可以避免药剂残留污染土壤,能防止雨水冲刷残留药剂入河污染水体,也能防止农户焚烧废弃物造成大气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双牌县始终将粮食安全放在首位,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服务、社会化服务等多种措施,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全县晚稻通过“一喷多促”行动,预计可实现亩均增产20公斤以上,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赵李明
编辑:陈文英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