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双牌何家洞镇:竹下生“金” 绘就林下经济新画卷
2025-03-31 14:52:41 字号:

本网讯 (双牌融媒记者 盘春红 通讯员 赵李明)双牌县何家洞镇是“中国毛竹之乡”,全镇竹林面积12万亩,近年来,何家洞镇巧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竹资源,向林下要效益,开启了竹林复合经营新篇章, 探索出致富新密码。

走进何家洞镇粗石江村的笋用林基地,漫山遍野的翠竹随风摇曳,一棵棵粗壮的楠竹拔地而起。林下,一条条刚刚开垦的垄沟平整有序。村民三五一组,在林业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忙着播种竹荪菌丝。分种、摆种、种丝、覆土、浇水,大家配合默契,一气呵成。

9.png

(资料图)

竹荪素有“山珍之王”的美誉,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何家洞镇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竹林资源,为竹荪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粗石江村党支部书记周理武告诉记者,竹林就像大自然赋予的保护罩,为竹荪遮挡了过强的阳光,提供了适宜的湿度和温度,而竹林里的落叶等还能为竹荪生长提供天然的养分,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生态循环。今年,粗石江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尝试在村里的笋用林基地里试种竹荪。

“为了推动多元化经营,我们在竹笋尚未成熟的季节,充分利用现有基地资源,种植了竹荪。”周理武如是说。

何家洞镇广袤的竹海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藏,过去,村民守着竹林,只能依靠采伐、销售楠竹来获利,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不明显。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经济发展的绿色新引擎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的破局关键。

何家洞镇党委书记邓春贤说:“我们聚焦竹林产出,积极推进竹林复合经营模式。举例来说,今年我们新建了四个竹荪种植基地和两个竹林养殖基地,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竹林的产出效益,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在林下复合经营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何家洞镇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优势积极向上申请项目资金扶持,发展竹荪等林下经济,并通过示范带动让广大竹农真切感受到“不砍竹也能致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1年,二井江村成功试建竹荪种植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既有效解决了食用菌占田地生产的“菌田矛盾”,节约了耕地资源,又能有效利用林地资源,实现一亩多收。

二井江村秘书蒋伍洋介绍说:“通过实施新的经营模式,每亩产量大约能增收2万元,相比之下,过去单纯砍伐竹子的年收入仅为2千元左右,现在的增收幅度接近以往的10倍。”

10.png

8.png

(资料图)

一亩多收的竹荪种植让当地村集体和村民都尝到了甜头,竹荪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如今,二井江村的竹荪种植基地已由最初的五亩扩大到近三十亩,种植林下竹荪产业还为本村村民提供了长期就业机会,每年带动30名村民年均增收6000元。在二井江村的示范带动下,全镇共有四个村加入竹荪种植,面积超40亩。除了竹荪种植,何家洞镇还在积极探索其他林下经济模式,如林下养殖、竹笋产业等。下一步,何家洞镇将继续围绕竹产业做文章,充分挖掘竹林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让竹林真正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邓春贤表示:“我们通过复合经营模式来提升村集体经济,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旨在真正实现因竹而美、因竹而富这样一个工作目标。”

来源: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盘春红 赵李明

编辑:唐雯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